從開始用poar錶到現在剛好一年,統計一下這年來的數據
訓練總時間399.47hr
MAX:36h MHI:116h16m LMI:100h12m LI:65h2m
平均心率144 總騎乘距離9109.9km 鍛鍊次數193次
這些半數以上是訓練台上的數據,外出騎乘數據比較少,心跳帶也有一陣子在送修...
從開始用poar錶到現在剛好一年,統計一下這年來的數據
訓練總時間399.47hr
MAX:36h MHI:116h16m LMI:100h12m LI:65h2m
平均心率144 總騎乘距離9109.9km 鍛鍊次數193次
這些半數以上是訓練台上的數據,外出騎乘數據比較少,心跳帶也有一陣子在送修...
板橋-北宜-界碑-板橋 110k 4h30m
低心率騎乘 RPE13-15
板橋-淡水商工路-北新路-巴拉卡-大屯山助航站-板橋 3h26m
計時點:商工路起點至大屯山助航站 19.2k 66mins
平均心跳: 商工路-二子坪 171 二子坪-助航站 173
RPE:16-18分
這次北宜賽中最大的收穫就是心跳錶的資料!然而,將近一年訓練的心跳記錄難道有問題嗎?其實也不然,只是訓練時的心跳是很制式地去以乳酸閾心跳,VO2max,以及最大心跳來作規劃,就我所知,我的乳酸閾約在168-170,VO2max約在170-175,最大心跳約在185...這次30mins北宜賽的平均心跳,卻遠遠超出我的VO2max,而最大心跳到達了190...
在北宜放行以後的過程中,如果以Borg RPE Scale來評分,我肯定會評自己是17-18分(非常辛苦),以下就是Borg RPE Scale
15-16是大約在乳酸閾值以下,騎車時只能算是辛苦,但是我卻已經在乳酸閾值以上足足撐了30分鐘(17-18非常辛苦),或許是低氧訓練發揮了效果提高了我的VO2max,但是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在這次比賽我有很強烈的信念,這個信念在下次比賽不見得會再有了,所以我必須牢牢記得這次比賽過程的痛苦感!撐了30mins的180心跳後,最後在錯誤判斷的衝刺下,心跳提升至190後整個人幾乎瞬間沒力;也就是說30mins的95%max中我只有一次衝刺的機會...雖然看起來可惜,但我卻視為相當寶貴的資訊!
往後的訓練,除了心跳外,將以RPE作為強度基準,畢竟就算是同一個人,影響當下心跳的因素實在太多了,如飲食睡眠或生理心理因素等等...
想寫這主題的文已經有一段時間了..但是,會有一種"沒有騎出成績為何還寫這篇文"的心理作祟..最近,因為工作的關係,讓我覺得這篇有關交叉訓練的東西還是值得去探討看看的!
首先感謝板橋正隆健身俱樂部給我機會,允許我為這篇文章分享幾張照片,也感謝健身房的教練這兩年來的指導..看~!多麼雄壯魁武的教練,不好好聽他指導可是會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教練:小醬,兩個月後我要你和我一樣壯..
Cross training(交叉訓練)的目的有許多,核心肌群的訓練,最大攝氧量的增加,在非賽季期間為保持心肺強度的其他運動等等..但對我而言,最重大的功能就是"復健"~!復健是為了修復或避免運動造成的傷害,而同時也可以修復或避免工作造成的傷害..我的正職工作是麵條師傅,一天搬運麵粉量大約是50-100包次(1包22kg),表面上好像是不錯的重量訓練,但是每日作這種重複性的動作,其實對腰和背都是很大的負擔,搬運的動作會動用到手臂的肌肉和腰背部的肌肉,但是和單車訓練一樣,肩膀腰背部的肌肉並不會因此鍛鍊到,充其量只能說是"支撐"身體而已,所以日積月累的工作或單車訓練下來,其實肩膀腰痛背痛的人會很多,原因就是腰背肌肌肉量不足以支撐骨骼,時間久了就會壓迫到神經就開始疼痛了..其實好像許多上班族的朋友也是如此..
重要核心肌群不外乎全身大肌肉部位..
為了月底的小比賽,昨天中午騎完烘爐地後,直接殺去跟老大約騎巴拉卡加助航站..
小倆口助航站合照..
已經連練兩天的我,實在無力跟老大拼這條山路,只能靜靜地跟在他後頭..不愧是主委盃第一名的老大,即使說好以探路為主,要跟上他還是免不了爆許多次心跳..今天天氣很好,雖然爬至巴拉卡公路時,仍是黑壓壓一片,但是難得的星光隱約地照出地面..爬至于右任墓後,天空也開始明朗起來..二子坪接下來的大屯山陡坡絕對是這次比賽的重點,要知道平常有沒有練習,爬到這就會變得無所遁形!!所有下坡過彎技巧在這場比賽大概也派不上什麼用場了..
有趣的是,我發現老大心跳還真屬於爬坡型的..爬坡時,往往我上到170了,他卻還在160;但是平路時,我的心跳又比他低一點點..